“Know what you own, and know why you own it.” —— Peter Lynch
要清楚你投資了什麼,但更重要的是要清楚為什麼你要投資它。 —— 傳奇投資大師 彼得·林區
每篇產業ETF的文章前,我都會反覆強調這點:在正式開始投資某個產業之前,第一件事是深入研究你所要投資的對象,而不是只停留在一般人所知的表面知識。
什麼是科技產業(Information Technology)?
根據國際產業分類標準(Glob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GICS),科技業被分類為細分為三個產業組:
- 軟件與相關服務(Software & Services)
- 科技硬件與相關設備(Technology Hardware & Equipment)
- 半導體與相關設備(Semiconductors &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一,軟件與相關服務
軟件科技這個產業組還可以向下細分為信息科技服務與軟件研發。
資訊公司,數據公司等類型的企業都可以被歸類到信息科技服務這類。這裡有其有趣的是,與科技有關的服務和諮詢業務也隸屬於這類,這類公司提供與科技相關的資訊服務,然而有些業務內容可能卻與科技本身無關,而是如何最大化公司本身的營運效率,比方說埃森哲(Accenture)就屬於這類公司。
IBM、富達(Fidelity 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 Inc.)、費哲金融服務(Fiserv)等都屬於這個分類之下。
至於軟件研發部分,則又細分為系統,與應用兩個部分,像是Window,IOS和Android都屬於系統軟件,而在Apple store等應用商店下載,運用於系統軟件所搭設的框架上的則稱之為應用軟件。
像是微軟(Microsoft)、Adobe、甲骨文公司(Oracle)等都屬於這類公司。
-
- 信息科技服務(IT Services)
- 信息科技諮詢與類似服務(IT Consulting & Other Services)
- 數據處理與數據提供服務(Data Processing and Outsourced Services)
- 互聯網服務與建設(Internet Services & Infrastructure)
- 軟件(Software)
- 應用軟件(Application Software)
- 系統軟件(System Software)
- 信息科技服務(IT Services)
二,科技硬件與相關設備
所有與科技相關的零部件與設備製造都屬於這個產業組。但它又可以再向下細分為三個部分。通訊設施是指基地台等類似用於通訊使用的設備以及電子儀器內部與通訊相關的零部件製造也屬於這個部分。(題外話,這個部分與半導體有著密切的關係,大量使用半導體,不過半導體被另外列為一列了)。
科技硬件、儀器等又自成一類,不過這部分是與電子無關的部分。手機與電腦的製造都被列入這一類。服務器與記憶體等存儲設施,以及鍵盤,顯示器,打印機等配備的製造商都屬於這個分類之中。
與電子相關的部件則又自成一類。例如電子芯片,面板等。有趣的是,科技業中間商也被歸類在電子相關的一類。科技通路商(Technology Distributors)是從事連結供貨商與下游產業或消費者的公司,雖然這類企業本身可能沒有在生產電子相關的產品,可是其服務的對象都是電子產品的生產商與加工商,因此也被歸類為電子類。比方說艾睿電子(Arrow Electronics),安富利(Avnet)等公司都屬於科技通路商。
這類的公司大多會橫跨幾個下面所列的產業,因此很難將他們完全細分。例如思科(Cisco)、鴻海、村田電子等公司都屬於這一類。
-
- 通訊設施(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 科技設備、儲存裝置與週邊設備(Technology Hardware, Storage & Peripherals)
- 電子設備、儀器以及元件(Electronic Equipment, Instruments & Components)
- 電子設備與儀器(Electronic Equipment & Instruments)
- 電子元件(Electronic Components)
- 電子專業製造服務(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
- 科技業中間商(Technology Distributors)
三,半導體與相關設備
這個產業是科技類的基礎產業,上述的兩種產業都是建立在半導體業之上,因此,雖然半導體屬於科技業的基礎產業,卻因為其重要性,被單獨列為一項。台灣人肯定對於半導體產業非常熟悉,像是台積電、聯發科等產業都是從事半導體製造。
- 半導體與相關設備
- 半導體相關設備
- 半導體製造
清楚上面的三個科技業內部的不同劃分之後,下次投資科技業時,你就會很清楚自己所追蹤的標的物究竟是在看好什麼樣的企業了。
四,其他?
這些是目前為止GICS對於科技業的定義。然而,近期卻有呼聲說要將與科技緊密相關的產業也納入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亞馬遜(Amazon Inc.),大家或許會本能地將他認定為是科技業,然而最大的金融網站Yahoo Finance目前還是將其定義為非必需消費(Consumer Discretionary)或週期性產品(Consumer Cyclical)。並且還有許多投信與金融網站將他定義為零售業。
然而市場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看法,因此有些科技型ETF會納入亞馬遜,有些不會,如果對於亞馬遜特別看好的話在投資ETF前要關注一下ETF的標的有沒有包括它。
另外值得思考的的是電子商務的定義,目前這部分還是被歸類進非必需消費的,但其定位有逐漸向科技業靠攏的趨勢。
科技產業ETF有哪些?
一,市場上管理資產最多的前三名(2020年9月20日資料)
第一名的QQQ其實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科技產業型ETF,只不過它所追蹤的標的剛好都是科技業為主而已,詳細資訊請點這裡。
第二名的VGT則是完全按照GICS所定義的標的去投資的,因此其走勢變化完美地複製了科技業的變化,如果想準確地複製美國科技業的收益的話,VGT就是最好的選擇。VGT詳細資訊與標的資訊。
第三名的XLK則是市面上最早的一批產業型ETF之一,發行於1998年12月16日,XLK與VGT一樣都是完全按照GICS的定義去投資科技產業,只不過管理費用稍為比VGT貴了0.03%。XLK詳細資訊與標的信息。
*本來我還想介紹市場上流通量最大的幾隻科技業ETF,但是QQQ和XLK就已經穩坐第一第二的寶座,而且第三名和它們差了5倍以上,恐怕也沒什麼值得介紹的地方了。
以下是這三支5年來的投資走勢圖:
二,市場上管理費用最便宜的前三名(2020年9月20日資料)
我們的老朋友VGT與XLK又一次出現在了榜單之上,尤其是XLK,同時是管理費最低前三,管理資產最多前三以及流通量最大的前三。
至於管理費用最便宜的FTEC,則是又一次,完全按照GICS所定義的標的投資的,因此XLK,VGT與FTEC三者,應該會有一模一樣的表現,因為它們的投資標的是一模一樣的。並且,由於FTEC的管理費用是最低的,因此對於投資者來說,就是一個物美價廉的好選擇,唯一的問題是日均交易量與管理總資產比其他兩隻少了很多,這個會讓有些投資人不放心,因而寧願多花一點錢,選擇比較知名的老字號的大型券商。FTEC詳細資訊與標的信息。
FTEC、VGT與XLK過去5年的走勢圖:
可以看到三者的曲線非常相似,然而VGT卻略為領先一點,計算出來的年化報酬比其他兩隻ETF多了0.6%
三,今年以來表現最好的前三名(2020年90月20日資料)
第一名的ARKW從今年年初以來創造了高達79.09%的超級績效,如果是在9月初的回檔前,這個數字更是高達95.29%。ARKW主要是投資和互聯網相關的具有前瞻性的企業,並且它的操作方式與其他ETF不一樣,是有操盤手負責執行交易的。這也是為什麼這檔ETF的管理費會高達0.76%。ARKW的詳細信息。(這邊接Dream Palyer 連結)
第二名的ARKK與ARKW是同一個發行商推出的,從年初以來創造了79.58%的收益,在9月初的回檔前,更是已讀達到90.47%。ARKK所投資的部分是新創產業,與ARKW所投資的企業有一部分是重疊的,並且兩個ETF的操盤手為同一個基金管理人。ARKK的詳細信息
至於第三名的CWEB則是創造了75.71%的收益,9月初的回檔前則有86.62%的績效。這檔投資的標的物為中國大陸的互聯網企業,並且也有部分是聚焦於目前的5G產業。並且,這款ETF使用了兩倍的槓桿,這也是為什麼,它的績效能夠遠遠超過一般的股市ETF。CEWB的詳細資訊與標的信息。
ARKW、ARKK與CWEB從今年年初以來的走勢圖:
科技產業ETF的進出場策略?
美國科技業是一個比較特別的產業,其特殊性來自於它對於全世界科技市場的壟斷性地位,以及它處在世界上資金投入最密集的交易所 ——- 納斯達克交易所。
因此,科技業的進出場與其他產業的進出場策略也會有所不同。
科技業的歷史回檔
自從進入21世紀之後,科技業只出現過四次大的回檔。
一,2000年4月爆發的互聯網泡沫,那次的泡沫對於新興的科技產業可以說是一次重擊,整體產業的回檔幅度達到了-80.47%。這次回檔的時間長達2年6個月,直到2002年9月才恢復增長趨勢,並且一直等到2017年1月才站回當初的價格,如果當時投資者如果沒有及時停損的話,恐怕會血本無歸。
二,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科技業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回檔率來到了-49.46%。這次回檔持續了了1年4個月,直到2009年2月,科技業的指數才重新恢復增長動能。
三,2018年也有一次比較大的回檔,回檔率為-17.37%,持續時長僅四個月。
四,最後一次是2020年受疫情影響,回檔下落期2個月,並只用了不到2個月就從新站回原本的價格,回檔只有-15.25%。
詳細數據整理在下圖:
這四個回檔的數據很重要,因為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很珍貴的結論。從圖中的數據可以看到,隨著時間的發展,科技業的反彈速度在增快,其回檔幅度也在減小。另外重要的是,這圖中幾乎涵蓋了大部分從2000年以後嚴重到足以觸及停損的回檔,除了上述這四次是受到全球性不可控因素影響之外,科技產業基本沒有出現大的下跌。
科技業的強勢特徵使得它的投資策略與其他各類產業型ETF有所不同。與其他產業不同,科技業的入場點不需要精挑細選,大部分時候都可以進場,因為其大環境常常是在上升趨勢。而其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停損,只要守住了停損點,之後再進場的話,科技業始終可以創造超越大盤的收益。
科技業的平均投資績效
在上圖中,我做了三種假設。
最左邊一欄,是從2003年網絡泡沫結束之後就買入美國科技業的ETF
中間則與左邊一樣,只是2007年底,總體局勢多次虧損之後,停損出場,直到2009年才重新進入股市
最右邊一欄則是從2009年才開始投資美國科技業ETF
可以看見,從左往右,盈利月份的數量與虧損月份數量的比值逐漸增加。說明盈利月的出現次數越來越頻繁,並且每月的平均績效在逐漸上升。從年化收益的部分也可以看見一樣的結論。
因此,對於美國科技業投資的策略只有三個重點:
- 長期投資
- 大盤不好時停損
- 選對ETF
這也是為什麼我推薦每個人的投資組合中都應該包含一部分的美國科技股,因為科技股是美股當中最強勢,並最長青的部分。
科技股只要通過科學的方法避開大盤景氣不好的時期,就可以創造驚人的收益,而這只需要通過適時果斷的停損以及長期關注總體經濟數據就可以做到。
停損與大盤數據兩個分開來看都不是100%能預測股市震盪的方法,但是當兩個合在一起用,就相當於開啟了雙重保險,能夠穩定的守住資金。
在這篇文章中,我已經幫你們解決了幾個最重要的問題:
- 科技產業是什麼?
- 為什麼要投資科技產業?
- 投資什麼標的的科技ETF?
- 在什麼時候進場?
只剩下最後兩個問題:
- 停損點如何設定?
- 如何讀懂大環境的景氣數據來避開大回檔?
這兩個問題我會分別在甄選ETF的教學文章與總體經濟環境的教學文章中再另做說明。
留言區